“好像在加工水泥制品,厂房附近环境差,尘土漫天飞,没有遮挡,影响周边居民生活。”
8月18日,“生态环境局长接热线”活动在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启动。上午9时,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汤臣栋作为首位“接线员”接听市民来电。听到市民举报内容后,他表示,马上安排现场核查,一旦发现问题,及时跟进,依法处置。随后,执法人员立即赶赴厂房现场。
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效率,畅通群众环境诉求渠道,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,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公室和解放日报社等单位,组织开展2025年“生态环境局长接热线”活动。8月18日至21日,市区两级生态环境局领导带头接听热线,主动听取建议,现场解决问题,欢迎广大市民朋友拨打“12345”参与。
坚决遏止企业违规生产污染扰民
电话中,市民提到,厂房位于闵行区龙吴路3000号。接到举报后,记者跟随闵行区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迅速赶往现场。
从龙吴路3000号4号大门进入院内,细碎石子、大块混凝土块等堆成好几座小山,有的盖着绿色蒙布,有的则直接裸露堆放,场地空处还停放着一些运输车辆。敞口的厂房内,安装了大型工程器械和传送带装置,浮尘在地面上积攒了厚厚一层,用脚轻踏就泛起一阵灰烟。
厂房内安装大型机械设备,地面上有厚厚的浮沉。
闵行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核查后告诉记者,被反映企业实际为上海某货运代理有限公司。此前,该公司租赁现址场地主要从事黄沙等建筑材料堆放和销售业务,今年7月份开始擅自变更经营业态,新增混凝土破碎业务,并进场了部分破碎设备。吴泾镇相关部门前期接到群众投诉后,已约谈该公司负责人,要求其立即停产,并补办相关环保手续或搬离。
怎样合法合规生产?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,首先一般要取得环评和排污许可,对于容易产生扬尘的生产点,例如传送带,要进行密闭,对扬尘收集处理后按照指定要求排放,在主要进出通道还要有喷淋等设施。
18日现场检查时,该公司混凝土破碎工序虽未作业,但场地内部分原料及产品堆场未完全覆盖,作业区域存在扬尘污染情况,现场仍不能提供相关环保手续。闵行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立即固定证据,现场制作检查笔录,并约见企业接受进一步调查。目前,场地出租方已对违规建设设备采取控电措施。
闵行区生态环境局表示,将会同吴泾镇等相关部门,依法查处该公司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。同时,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,继续保持高压态势,严厉打击未批先建等环境违法问题,坚决遏制违规生产、污染扰民现象,切实保障区域环境质量和群众环境权益。
闵行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到现场检查。
在“放”的同时进一步监管好
上海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情况如何?
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汤臣栋介绍,2024年,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8.3%,同比上升0.6个百分点,PM2.5浓度为28.4微克/立方米,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.3%。地表水优Ⅲ类占比达99.3%,同比上升1.5个百分点,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18.9%,同比上升4.5个百分点。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继续保持两个100%。氮氧化物、挥发性有机物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重点工程减排量均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“十四五”减排目标。今年以来,上海主要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持续改善,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。以PM2.5为例,截至8月中旬,平均浓度为27.6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1%,处于历史较好水平。
汤臣栋说,今年夏季,空气臭氧污染仍比较严峻,要持续加大对工业源、移动源、生活源等全方位的治理,从源头到过程到末端,采取各方面措施持续发力,久久为功,确实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关键环境问题,让天更蓝、地更绿、水更清。特别是对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油烟扰民等问题,搭建更多社会共治的平台,供各方参与。
“我们会让工作人员多一些辛苦,换来企业的便利。”汤臣栋介绍,生态环境工作围绕、聚焦提高效率,减材料、减时间、减环节,让广大企业更加便利,有更多的获得感,增强信心,以实际行动助推上海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。他说,特别是对一些重点产业,和跟老百姓密切相关领域的环评改革,今年力度不小。但后续也会进一步优化,在“放”的同时,把监管工作进一步做好。
生态环境局长接线时间安排:
亲爱的读者,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、忧心事、揪心事,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们反映求助——
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